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元年春之祭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元年春之祭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用手机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本页

《元年春之祭》是一本由陆秋槎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0.00,页数:2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元年春之祭》读后感(一):实在是很艰难才能读下去的一本

元年春之祭并不似一本正常意义上的 “小说”。与其把它当成小说,倒不如把它当成一本学术著作,间或穿插着一些小说的元素。本来打算放松放松打开一本愉快的侦探小说看一看的我,立马就是忘了。生僻的字眼儿充斥着整本书,逻辑像一团毛线一样纠葛难懂。当然,我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能够理解作者,毕竟我们都很难跳脱自己的专业领域,而作者的很多书写习惯让本科为东亚文化的我顿时想起了很多本科时候阅读的论文和培养的习惯。

抛开作者本人,来谈谈这本书吧。最开始,重点放在女主角的性格上,花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她的人生态度和与人相处之道。但是到了中后期,反而突然发现女主似乎变成了一个缺席存在——这故事貌似没有她也能进行下去。葵不再是个顶重要的人物,反而变得可有可无了。

还有很多想吐槽的, 但是不想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略失望,“掉书袋子 引经据典的频率似乎也太高了些,尤其是书后的那一长串引用文学让我怀疑自己是否买错了书,这本书明明就应该在“学术论文”之类的书架上而不是小说类好伐。

《元年春之祭》读后感(二):不可言说的事物飞舞之季

我有个朋友

害怕蝴蝶

今天早上在上班的路上我恰好看到一只蝴蝶

于是想着

如果我跟她在谈论蝴蝶的时候

称蝴蝶为“不可言说的事物”

那么我们的对话大概会变成这个样子

“又到了不可言说的事物飞舞的季节了呢”

“你对于不可言说的事物无法名状的惧怕想必是其他人所不能理解的吧”

于是

在外人看来我们的对话似乎有了某种深意……

然而只是蝴蝶而已

这时我突然就想到了姐姐的这本书……

对于这本书

我就是这样一个外人啊

给两星才不是因为嫉妒呢

《元年春之祭》读后感(三):说好的3P+百合呢?!

2011年笔者应征“第二届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时曾因机缘有幸拜读过斜阳院姐姐(陆秋槎)同期应征的《元年春之祭》初稿,当时便惊为天人,认为是华语推理小说中难得的杰作,笔者劣作顿时相形见绌。尽管最后遗憾并未入围,但我个人觉得落选原因主要是由于《元年春之祭》的古风题材与岛田庄司老师倡导的“21世纪本格Mystery”路线不符,同时书中大量文言词汇及古文炫学无法通过翻译准确传达,致使作品魅力大打折扣所致,实在是非战之罪。若纯在“本格”层面评论作品质量,个人以为《元年春之祭》当可完胜当届三本获奖作。

时隔5年,几经周折之后,《元年春之祭》终于得以正式出版发行,真可谓好事多磨。拿到实物的第一印象相当不错。封面设计古朴中不失华丽,与三津田信三的刀城言耶系列风格颇为相似,就差没加一位半虚半实的巫女了。装帧精美,纸质也不错,从中可见新星出版社对这本书还是颇为用心的。

作品篇幅并不长,速度快的读者大概大半天时间就能读完。但在有限的篇幅中故事内容却相当充实饱满,三起杀人事件包含了不同类型的诡计,核心诡计不算新颖但是跟故事情境结合的很好,为免剧透影响阅读乐趣就不展开详细分析了。尽管引用大量古文诗词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速度,幸而作者文笔还算流畅清晰,即使无法完全吃透大段的文言文,也不至于影响理解故事。

得益于斜阳院姐姐本身深厚的国学修养所赐,书中关于古代文化、文学、礼教等各个领域的炫学层出不穷,令人不明觉厉。最难得的是并非一味的堆砌卖弄,而是在其中隐藏了不少线索伏笔,使炫学成为故事推进的有机组成。初稿还常出现在文言文中夹杂着现代词汇和英语的情况,这个缺点已在正式出版稿中大量删减修正,尽管为了完成推理还是会无法避免地出现一些“红绿色盲”之类的现代术语,但整体行文的违和感已经大大减少。

网上大多数评论都将本书归入“古风推理”一类,但个人觉得本书与其他古风推理作品还是有较大差异。尽管故事时代背景是中国古代,但人物性格的设置其实能看出不少日本ACG的影子,尤其是女主角於陵葵那毒舌傲娇(抑或病娇?)的个性,堪称Galgame标配。虽说并未有很强的违和感,但偶尔确实会有在看日系轻小说的微妙错觉。其实我个人是十分讨厌女主角这种性格的,但也不得不承认很有特色,令人过目不忘,也是以往华语推理作品中少见的类型。

女主角巫女的身份设定,还让我联想起麻耶雄嵩同样以巫女侦探为主角的《独眼少女》,两者并看,倒是相映成趣。毕竟中国古代历史上巫女的地位并不突出,远不及巫女文化在彼邦日本的发扬光大,甚至在ACG作品的推波助澜之下,巫女从古老的宗教符号成为一种新潮的亚文化萌点。尽管行文当中难掩日本文化的影响,但这或许算不上是什么缺点,最多是作者本人审美喜好的侧面反映吧,而且某种意义上也不失为一次新颖前卫的混搭跨界尝试。

最后忍不住大声吐槽姐姐一句,说好的3P+百合呢?!

《元年春之祭》读后感(四):国产推理的新春献礼

(以下书评无剧透)

会选择此书,是源于两位友人的推荐——其中一位是科幻编辑,另一位是本格推理的狂热爱好者。此二人分属不同圈子,能够同时博得他们的欢心,作者必非等闲之辈。

翻开书卷,扑面而来的便是各种古代知识、习俗、衣着、饮食的考据。作者是复旦大学古籍所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硕士,做起这些来可谓驾轻就熟。对于笔者此类理工狗而言,书中不认识的汉字即便保守估计也在100之上(包括作者姓名的第三个字)——而笔者却并不会因此觉得厌恶,通过阅读发觉自己的短板,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但我依然希望出版社能够更加为普通读者着想,例如在生僻字上多加一些注释。

此类写法在推理界并不陌生,叫做“炫学”。同样是“炫学”,也分为多层境界:例如《黑死馆》中的法水麟太郎扯了一堆广义相对论,最后只是为了说明凶手用了“卷地毯”这一招,这便是为了炫而炫,是为下策。更进一层的炫学是为了逻辑和诡计服务的。《元年春之祭》中的炫学主要集中屈原性别的考据,以及有关”东君“和”东皇太一“的考据,此二者于后期均与剧情有了结合点,可谓达到了”炫学“更高的一层境界。然而笔者执拗的认为,书中炫学的内容仅与”why“结合在一起;与”how“结合,才是炫学的终极形态。

再说剧情。初读此书,笔者认为书中的知识性文字和剧情是脱节的。前一刻还在为古风的思辨感叹,后一刻却又仿佛在读轻小说。“动漫感”集中体现在葵、露申和小休这三个角色身上,她们之间的互动,总能隐约间看到动漫的影子。我最初认为,作者未能把握好专业知识和故事写作的切换。然而当我读到后记中的一段话时,顷刻间恍然大悟——

“我并不相信这世上会有第二个人与我有相同的知识构造与恶趣味,所以才自负的宣称这世上再不会有一本《元年春之祭》这样的小说。于《汉书》与群经稍稍下过些功夫,对西方哲学有那么一点兴趣,同时奉三津田与麻耶雄嵩的作品为推理小说的极致,最后——或许也是决定性与毁灭性的——这样一个古典学与古典本格的狂信者又向日系动漫出卖了灵魂。倘使这世上上游第二个我这样的废人,那他(她)便是我的分身,注定会成为我一生的亲友或不共戴天之敌。”

原来作者写的,就是他自己。而这种感觉又是如此的熟悉,如此的让人又爱又恨——没错,就是我自己。

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拓新的疆域,毫无保留的展示个人色彩,同时达到了一般标准的要求,不会弃普通读者于不顾——笔者认为,这是今日类型文学应走的道路。

最后说一下槽点。

先是人物的对话。我清楚为了读者着想不能写成古风,但人物的措辞还是应当注意一下。例如,当汉朝的小葵说出“色盲”这个词时,是否应当定义一下这个千年后才会由道尔顿提出的名词呢?(虽然用了《扁鹊外经》做幌子)。再例如“小葵”这个称谓,在我等动漫爱好者眼中是如此这般的亲切,但从汉朝人口中说出与“葵酱”并无任何不同。

另一处槽点在于,最后关于“why”的解释逻辑上说得通,但情理上并不是很容易接受。这也许会诞生两种极端的反应:能够接受的人大呼神作,不能接受的却唏嘘不已。

最后是两句扯淡。我喜爱的国产漫画家笛子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想了解我这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读我的作品。我深以为然。现实中的我们未免担负着太多的包袱,包着太多层面具;而作品中的那个我们,却是我们自己都难以看清的,最最真实的个体。感谢作者写出这么一部个人感极强而又不乏精彩与趣味的作品,同时也对愿意承接此类作品的编辑与出版社致以敬意。

《元年春之祭》读后感(五):该评论并没有题目

本评论严重泄底没看过的不要往下拉

真的不要往下拉

你们居然还在拉

笔者眼里的剧情简介:

一开始是美少女麦卡托(这是戏言,后文简称麦卡托)带着美少女美袋(后文简称美袋)去狩猎的剧情,在各种花言巧语的“想吃肉”托词之后引出了美袋的回忆,大概就是自己的病娇堂姐黑历史——堂姐家遭遇灭门之类的小事——而后是麦卡托快刀斩乱麻又不顾及美袋的推理,从中展现了麦卡托乖戾的性格并引出了可爱迷人听话的麦卡托的女仆和麦卡托的悲惨身世(不能脱团,因此只能百合),让美袋妒火中烧(才怪),最终2人不欢而散。

第二章则到了美袋家,并交待了出场人物(涉案人员),大概就是面恶心善的美袋的父亲兼大家长、美袋的嫁去远方的姑妈和她的2个孩子、美袋的打酱油的姐姐、之前提到过的美袋的病娇堂姐,还有个路过的客人。晚饭前麦卡托回忆起与女仆的喂食play秀了大家一脸并真的把女仆拿出来再秀一脸之后——那个以11区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白川静为蓝本的路过的因为迟到并没有被秀,但这不重要,一点都不重要——美袋再次妒火中烧,拿出麦卡托(真名叫小葵)同名的葵菹(就是俗称冬苋菜的不怎么好吃的蔬菜)并发表爱的宣言(内容太那啥了,就不细说了,大概就是爱她就吃掉她之类的)。麦卡托则反驳并引出了封底的神言论,再次掉书袋,美袋的各种亲戚按耐不住也与之相互炫学(撕逼)一番。这些内容和伪解答有些联系,就不一一细说了。总之这段看的挺舒服,并没有那种生涩难懂的感觉,最后在一片良好的学术讨论中结束,而美袋被麦卡托拖走去别的地方做奇奇怪怪的事情了。

一段百合情节后到了第二天,众美少女打算去踏青+去湖边洗头。美袋被麦卡托各种欺负,发生了各种羞羞的事情。之后姑妈被人用刀子死了,还是广义密室。众人立马进入调查模式,作者还设计了红鲱鱼,让笔者产生了“射刀子”这种奇奇怪怪的想法(大家请不要在意这个,肯定不是)。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路过的客人立了个死亡flag(强行出风头秀存在感),然后死了,被人推下去摔死的,还留下死亡留言(请不要妄图用死亡留言推出凶手)。随即麦卡托和美袋只好再次展开调查。

调查完回到家之后迷惘的麦卡托还找女仆发泄,女仆则是说出对麦卡托的爱的宣言,并被出于修罗场的麦卡托打了一顿(正确版本:女仆扬言生死追随麦卡托,无论对错。而麦卡托则因为女仆无条件服从的性格感到气愤)。美袋看不下去了,想撩走女仆,但未果,还强行帮自己姐姐立flag,于是姐姐也死了。而姐姐临死前说出了3名死者的共同点,然后进入挑战读者模式(这里又有个红鲱鱼,让伪解答无比契合之前的炫学)。

伪解答交待了笔者用麦卡托代称女主的原因,完毕。

之后病娇堂姐死了。原因和N年前的灭门案有关。

然后可爱顺从的女仆死了。额,笔者有事要出去寄个东西。啊?海外邮费这么贵啊,算了。

等出场人物死得差不多之后作者再次扔出挑战读者(并且挖坑),这次问的是动机。但这都不重要了,因为再也看不到女仆的百合情节了,555555555555555555555

结局就不重要了,反正就是傲娇的美袋再次回归麦卡托的怀抱,2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之类的。

(读者:写这个评论的人根本没认真看吧?)

//////////////////////////////分割线/////////////////////////////////

在书店看见久闻大名的斜阳院姐姐的书发售了,第一时间买下来并放弃了其他galgame的进度开始看,3小时左右就读完了(主线细读+炫学部分则是粗略浏览),算是今年读得最顺畅的推理小说了吧。

整体感觉不错,可以说是满腹经纶的作者厚积薄发的作品,炫学是为了(伪)解答服务的,并不像其他为炫学而炫学。像笔者这种随随便便写书评的真是自愧不如。推理部分也挺不错,本格元素几乎都出场过了,伪推理旧瓶装新酒的效果也不错,真解答意外性也还可以(反正笔者已经寄刀片了)——有一种让人惋惜的感觉而非崩坏感,这点比麻耶好——可惜走不出麻耶的阴影啊:)虽然有着各种关于古代文学、风俗的讨论,文字(除了百合对话)也相对古风,但是整体有一种轻小说作者写历史故事的感觉,虽然是作者有意为之就是了orz

人物塑造之类的推理小说里不重要的东西就不细说了,除了小葵和女仆,笔者对其他人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上面简介的认知。能看得出作者对女主角小葵深厚的爱——爱到什么地步呢?(此处有泄底)除去安排了一个傲娇受和任劳任怨的激萌的女仆供她戏耍,作者还用了整本书的历程来使其成长。因为没有小葵的话这篇小说的故事也就不会展开了。说实话,阅读量还算可以的笔者也鲜少见到如此与充当侦探的主角息息相关的推理小说——导致炫学、百合、推理说到底都是为了小葵服务的。相比那个第一本书就被切头的麦卡托,现在这人只能存在于麻耶的短篇欺负一下美袋。

虽然在一个作者的书评里老是提到另一个作者很容易让该作者伤心(并不会看),但是说到麻耶这个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读者的11区的推理小说家,纯本格作者,同好相互称颂的人,还是有必要细(pi)说(ping)一番的。麻耶有个特点,自以为写的是中规中矩的纯本格,但是往往会被读者冠以“崩坏”、“惊人”、“撕书”之类的头衔,其作品的中译本或者名作也因此被反复讨论、研究(那个说是引领新本格却在混吃等死打麻将的你看看人家)。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麻耶喜欢任性而为。【(此处严重大量泄底)】譬如《鸦》,将正常与异常颠倒;例如《萤》,用视角将诡计无中生有;例如《夏与冬》,用一句话否定全书;例如《独眼少女》,额,这本似乎没什么问题。说白了就是麻耶将自己的天赋(妖言惑众的能力)在推理小说里发挥到极致,却又能自圆其说(根本没有),于是激起了读者们的各种情感。可以看得出作为麻耶的追随者的本书作者也是任性的,不仅将自己所学还有自己所爱结合并写入书中,还给自己读书的感悟通过一个性格一开始应该不会被读者喜爱、行为不会被读者认同的女主角口中说出来。这么做挺有弹性的,比一味制造完美的名侦探然后灌输自己的想法给读者的老一辈的做法要高明许多(不过我还是要寄刀片)。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喜欢的人很受用,不喜欢的人会很嫌弃。尤其在国内这种写个书单或者书评都能开战的没有硝烟而满是唾液脏话的战场上,还好以作者的性格应该不会在意:)

在此顺便说一下笔者对国产推理的看法吧。笔者算是在书店蹭看过挺多国产推理的人了,推理杂志也基本每期都买(然而这东西每况越下,文学性好了,推理差了,本末倒置),也算是有点发言权的(才怪)。

举几个比较受好评的、硬伤少又有趣的国产推理吧,例如这本,虽然有个古代中国的故事背景,但却无法掩盖浓郁的日系(百合)风格,算是外中内日的推理小说;例如水天一色的《蝶梦》,与这本是类型相似的古代推理,中国风和推理的过程比这本好,不愧是国产推理的翘楚(但是不如作者的《校园惨案》),可惜太中规中矩了,人性说的比推理多,并不是以推理取胜的;例如文泽尔的《荒野猎人》,可以说完全是按黄金时代的风格写的充满物理诡计作品吧,内核还是古典本格推理;例如吴昉的《冥海花》,是继《任中杰传奇》(大雾)之后最好的武侠推理了吧,虽然有武侠的外壳,但内核是古典本格,中国武侠完全遮挡不住浓厚古典风,不过2者结合得还是挺不错的,被各种暗器般砸过来的诡计轮番轰炸的感觉还是挺好的;例如时晨的《黑曜馆事件》,逻辑推演看的挺过瘾的,可惜太多老一辈的痕迹,只能说是不错的推理小说,而非不错的国产推理小说;短篇有很多惊人的,个人觉得最好的和大家的看法差不多,是推理杂志08年12期作者名字很长带个猫字的《最后的瞬移魔法》,扩充成长篇应该很好卖,经验而简洁的岛田流。此外罗修、暗夜花儿开、橘右黑、熊猫、杜撰之类的诡计流作者也挺好的,虽然他们的长篇有些不如人意。程小青那些老前辈就不多说了(其实是没怎么看),他们多数是模仿外国的推理。综上,国产推理不能在国内得到很多人认同、难以扬名海外的原因已经很明显。就是走不出外国前辈们的影子,或者只能写短篇。

推理其实是很难写长的,不是人人都是岛田,长篇需要推理以外的剧情支撑。像那种无意义灌水(抄一篇文章/歌词之类的)或者将涉案人员逐个逐个拷问撑起200页的推理小说送我我都不看。而像那些乱步奖得奖作,作者多是将自己的特殊职业作为背景写作以此填补那些空缺,因此往往昙花一现。这说明了年龄段普遍在20-40岁主业相对比较模式化的国内作者想写好推理的确挺不容易的,需要知识和经历的积累,或者模仿前辈。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好,也很取巧,因此像这本书作者那样厚积薄发的作者很少。而且推理小说讲究灵感,一个好的诡计能让人无视其他缺点,可惜国内好的原创性强的诡计大多只存在于短篇。再加上读者们各种不友好——尤其是对那些纯本格的作者——什么文学性差(空泛而实用的理由)啦、BUG太多(真不知那些这么说的懂不懂什么是BUG)啦、可行性差(对不起,这是天花乱坠的推理小说,不是鉴定报告)啦、作者装妹子可耻(这个不是理由)之类的,根本不让原创作者活。虽然读者并不能影响作者的写作,但是会影响作者写作的积极性,说到底在国内写推理的人里除去那些被上套的,都是为了对推理的爱而写的。读者应该有读者的道德,理智的批评而不是一味去黑某个作者。然后鄙视一下现在每况越下的推理杂志,本格越来越少了,诡计越来越弱了,就是篇幅长了,内核没见增长多少(并没有针对哪个作者的意思),编辑大人们学学你们的前辈水天啊。

最后祝作者日后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还有就是收快递时小心割到手。

《元年春之祭》读后感(六):故我一心 归命顶礼

书中最喜欢的两个片段:一是第二章第三节中,葵阐述“太一”同“东皇太一”的关系,这段读来真是酣畅淋漓,欣如晤面;二是第四章第三节中,葵与若英的探讨。

我非常喜欢葵,她是狄俄尼索斯与佛陀的精神苗裔,又有屈子那样美好的姿容。

观露申的智慧只在俗世,她毫不费力就能做到“和光同尘”,真是令人嫉妒。这部作品里,真正能和葵平起平坐的,只有若英。理想没有高低之别,但我更欣赏葵。

葵这个人是轻飘飘的,她的灵魂,总是游荡在大荒之中,大海之上。露申怒斥她没有心,不尽然也。她的心只容得下浩渺之事。小休没有那样高的智识,不过是凭着本能的爱意,早早感知到了葵自毁的可能。小休终于如愿以偿,将最爱的人困囚于天地之间——在她的长眠之地,葵犹疑了。这样的犹疑,一瞬也是致命的。背负着另一个生命的重量,夸父无法心无旁骛地奔跑至消融,不得不时时停下来,检视自己立足的大地。

每日与最爱的人相对起居,即便听不懂她的奇谈怪论,那嗓音也必然是悦耳的。小休享受着这份隐忍的甜蜜,葵却毫不知情。她的爱意如此温柔、无知,倾诉的方式又如此暴烈。葵对小休,何尝不是爱得深沉。她认为,真正成为一个“人”是最好的礼物,所以她不顾小休的意愿,强加给她。如果换成旁人,葵会提出这样高的要求吗?不会的,她只会冷眼旁观。葵痛恨小休屈从命运,如何也想不到她身怀人世最锐利的武器。从一开始她们就是不对等的,爱与自由,怎能够相提并论呢?总要牺牲掉一个,然后另一个也蒙尘。

水平有限,只能就有限的方面说一点儿感想 希望作者能收到读者的爱意XD看到作者微博说於陵葵系列还有后续,请一定加油写作,等着看呢XDDDDDD

《元年春之祭》读后感(七):巫女之哀,推理之乐

读罢始终也摆脱不出一个大写的哀伤,为凶手,也为於陵葵。

情节:(其实最近一直在纠结给侦探小说写评论时,剧情简介究竟要写到什么地步,因为某种被称为剧透的东西实在无法把握。)(以下写作情节的部分是边看边记录的,所以哪里显得怪异还请见谅。)

第一章:旧贵族家之女观露申在陪同前来探访云梦泽的於陵葵打猎的过程中提起了四年前的一件悬案。观露申的伯父一家几近全数身死人手,只有观若英因外出幸免于难,凶手至今未被捉获。而凄惨的现场除了观若英和发现尸体的观芰衣的足迹再无他痕。而听罢叙述的於陵葵立即展开了推理(姐姐开门见山写案件写推理,读来是十分满足的),继而提出了现场无法解释的现象。(三重伪解答的最后一重对那些现象进行了诠释)

第二章:射猎归来的於陵葵参加观氏家族的宴席,席间对屈原的人生进行了一番炫学,也即可看成姐姐进行的历史推理(fan叔曾在推理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涉及日系历史推理小说的评论,文章末尾写到了六个有趣的我国历史问题,虽然笔者已不记得这番炫学是否在那六问之中,但读来却也颇为有趣)。而读到这里百合的意味也更加浓厚了。

第三章:清晨前往小溪濯发的於陵葵和观露申在归途中发现了露申姑妈观姱的尸体。而现场的状况让於陵葵困惑不已(被监视山谷中的不可能消失)。而次日入山的客人白止水坠于山谷,临终前留下了谜一般的死亡留言——子衿。(姐姐不惜在众人的嬉笑怒骂中加入了一些可用于短篇的诡计或梗)紧接着观江离在观露申的眼前被人射杀。

给读者的挑战状(看到这里笔者只有一个灵光乍现)

第四章:伪解答开始了(然后就会发现炫学里竟然有一堆伏线),然后在一本正经后竟然似乎推出了一个莫名的结论。还好接下来证明了这果然只是伪解答。(第四章后续部分不再剧透)

给读者的第二份挑战状(想起了彼时看《占星术杀人魔法》)

第五章:进入终章,观露申也提出了一个伪解答。而后於陵葵做出了真解答。(在这里我才感受到姐姐为何在两次挑战读者里都刻意回避某件事)

本来在某篇尚未完成的攻略里才会出现的评价方式,今日可以先用在这里了

诡计(5/4/3/2/1):3分,老梗居多,但仅惊艳的死亡留言就可值回票价

布局:作者布局(5/3/1):5分,虽然第一次挑战读者后,全文一半的伏线都指向伪解答,这点我一度想把此项定位3分,直到真解答也揭示了另一半伏线。姐姐的功力不可小觑。

凶手布局(5/3/1):3分,碍于泄底不能多说,凶手的计划不够周详,部分方面依赖于运气。

逆转(3/2/1/0):1分

情节(3/2/1):2分

推理(5/3/1/0):3分,推理部分从始自终,量大也有经典的高质部分

解答(2/0/-2):2分,多重解答

动机:诡计动机(4/3/1):1分

案件动机(4/3/1):4分,很久没感受过的神动机

其他动机(2/0):0

创新:创新(3/2/1/0):1分,这种类型的死亡留言和动机是否有前辈用过,笔者期待各位告知,此项是可变项

讲义(2/1/0):0

总分:3+5+3+1+2+3+2+1+4+1=25分

按S/A/B/C/D等级:S级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没有文笔部分呢?

虽然我认为文字是任何小说中都不可回避,必须做好的部分,但在我的评价体系中不会涉及这点。

所以就得单独提出来了。

本书的阅读体验,在我来说是极佳的,读起来十分流畅;而古文和古风推理这个点,我这种人是没有资格评价的,请大家拿到书自己体会吧。

从去年的《黄》《黑曜馆事件》到今日的《元年春之祭》,惶惶间似乎能看到华文推理黄金时代正漫步而来,笔者胆敢预言,如果今年能有十本如上述三本质量的国产侦探小说出版,延续这种势头,黄金时代就真的要来了。

《元年春之祭》读后感(八):中式古风推理与日式轻小说风混搭出的不协调感

该怎么评论这本推理小说呢?

作者不走寻常路,选择以春秋历史文化背景为切入点,写出了一本“只有自己才能写出”(作者语)的古风推理,应该说还是挺特别的

看得出作者对相关时代的风俗、文化都有一定的研究,很多细节都不厌其烦的写得很细、很讲究

但行文、对白、人设上却又不太讲究(或者如作者自述是故意而为之……)

比如文中不时蹦出来的“推理”“色盲”“纲领”等现代词汇

又如角色们对话中那扑面而来的中二感、傲娇气

以及日式动漫人设及角色那些奇葩诡异中二的姓氏与名字……

都与古代背景格格不如

(说是汉代背景,但……几乎感觉不到,发生了那么大的杀人事件,但丝毫没有官府介入的迹象,设订的时代背景到底意义何在?)

如此种种,都时不时破坏着阅读体验,似乎要把读者拉出书中的时代

嗯,或者可以说是日式轻小说乱入中国风(看了几篇别人的评论似乎有这种感觉的读者还不少)

具体到推理,最终得出的真凶,在我看来并不能令人信服

四年前观家的灭门案,真凶只不过是一介少女,而且事前已被吊打折磨多时,想必肉体已痛疼不堪

那么她的体力与敏捷能支持她在被放下来后立时龙精虎猛的干掉包括两个大男人在内的全家老少么?

还有一个大男人看到少女凶手持有一把匕首就“自知赤手空拳没有胜算”而吓得转身逃向屋里,更妙的是居然还能被少女迅速追上,一击致命,敢问这位少女是天生女杀手吧?

或者,作者干脆说该少女当时跳大神请来凶神附体作为解释还比较说得通

(还有说到杀人起因是因为少女的父亲想逼她上吊让她体会“濒死”的恐惧感,嗯,这个动机也挺奇葩的……)

再说小休所涉的连续杀人案

这一部分明显是“孤岛”形式,屏蔽了外人犯案的可能性,但奇怪的是,明知道凶手就在身边

但书中却看起来并没有防范措施,比如说要求大家不能单独行动,活着的人还是该干啥干啥

对于小休使用弩机,作者借女神探之口轻描淡写的说“我在调查钟夫人陈尸的那间仓库时,当着小休的面使用了一次那里的弩机。她这样聪敏的孩子,或许看一次就能学会吧。”

只能呵呵了,杀人的关键只是“或许”,而一个少女女仆,居然看一次就能掌握杀人凶器的用法

只能说,又一个天生女杀手诞生了。

《元年春之祭》读后感(九):国产推理严冬过后的元年春之祭

在几个月前,我对于国产推理小说还是抱有一种望而却步的感觉,因为之前所读的一些国产推理小说大都是打着推理的幌子,实则是恐怖小说或悬疑小说,而各类出版社却还为其冠上各种噱头,让我看完之后忍不住要摔书大骂。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没有再去接触国产推理小说。

让我改变看法的是时晨老师的《黑耀馆事件》,由于出版时好评如潮,并且是我最为喜爱的奎因流的推理,所以还是抱着一种尝试的心态买下了这本书。看完之后确实让我大为惊叹,不曾想国产推理竟然也能有如此高水平的作品,受此鼓舞,我便开始大规模的阅读新推出国产推理小说。

在《黑耀馆事件》的最后有陆秋槎老师的一篇书评,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此人也可算是国产推理圈内非常活跃的写手,于是就有了阅读《元年春之祭》的经历。

本人对于中国历史和文言文还所有一定的兴趣,因此当得知这是一本以汉代为背景的推理小说时,我毫不犹豫的就买了下了。

我自认为我的语文水平还是可以的不过刚看了几页,就有许多读不出的字,好在这些字对于剧情的理解没有太大的影响。不过之后袭来的大段《诗经》、《楚辞》里的炫学引用就不免让人有些头痛了,作者是复旦大学古文学硕士毕业,因此对于古文学的熟悉程度远超一般人。相信大多数人读到这里时也跟我一样看的头脑发胀。不过只要熬过了这些之后,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就比较顺畅了。三起案件之间的节奏非常紧凑,剧情发展也是吊人心弦,到第一次挑战读者之前,我几乎是一口气直接读完的。

由于我是奎因的忠实拥趸,因此每当看见挑战读者时我都会放下书,仔细考虑作者给我们的线索,然后做出自己的一番推理,再继续阅读。

在揭露真相之前,作者给出了几个伪解答,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而最后的谜底的解开还是让我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通过对四年前灭门血案的情景再现来解开第一起案件的视线密室,是本书推理最亮眼的闪光点,第二案中对于死亡遗言的解读也独具匠心,充分利用了之前的炫学桥段。总的来说,整个推理没有太大的逻辑漏洞,并且有一些亮点,案件的真相和凶手的人设也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而关于本案的动机部分则饱受争议,我个人对于这样的设定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作者在前文中已经埋下了大量的伏线,并且给予了读者足够的提示,而且也符合书中的人物设定。

再来谈谈本书的文笔。很多人评价这是一本古风推理小说,而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本伪古风推理小说,虽然小说的语言很有古风古韵,辞藻也很华美,再加上大量古文的引用,让人很有一种读古风小说的感觉。但是正如作者在后记里所说自己受日本ACG文化很深,这在小说的对话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对此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应该深有体会,每当读到这些部分时,总有一种强烈的违和感。在如此古色古香的氛围之中还能强行插入日本动漫的元素,由此看来读者受日本ACG文化的影响确已经是“病入膏肓”了。此外本书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只有现代人才会使用的词汇。(当然这也是出于照顾读者的考虑)

总之,这是一本具备多重解答的伏线流和崩坏流的伪古风推理小说,还有两次挑战读者,推理部分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这也是一本充满个人标记的炫学小说。但总体来说,这是一本高质量的国产推理小说,4星半的水准,再加上对于国产推理的鼓励分,5星奉上!

最后,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衷心祝愿国内能有更多像《黑耀馆事件》、《元年春之祭》这样好的作品涌现出来,我也会继续阅读国内这些优秀的作品。希望国内的推理小说能够洗尽铅华,少一些噱头,多一些实料,回归到推理小说的本质来,我相信,国产推理的严冬时节已经过去,原创推理小说的发展一定能迎来一个生机蓬勃的春天!

《元年春之祭》读后感(十):鸡年春之际

好吧标题只是标记一下阅读时间顺便玩一下梗。。。时隔不知道几年再度看国产推理,感觉其实并不差。 关于许多人所诟病的文风问题,我觉得其实并不是非要用古代的文风搭上古代的背景,故意去用那种半生不熟的文言文反而令人反感。这本书的问题在于他两方面都不够彻底,既想让文章通俗易懂用了白话文主题,又想装逼在中间穿插一些文言句式,简直违和到了极点,这种违和感在第一个伪解答出来时尤为严重。。。除此以外,作者的文笔其实令人感觉相当舒服,各种场景既视感也很强。 然后是人物,继麻耶的贵族侦探后,我还从未遇见过这么令人讨厌的侦探角色,甚至麦卡托都比不上。。。看后记作者貌似还打算出续集啊,就不能让妹子讨喜一点么(所以第二部什么时候出?)我真是越看越心疼观露申,人家做个抖M容易么。。。后面她破口大骂葵的时候反而让人神清气爽拍掌叫好,看来作者也是有为我们这种人考虑的嘛(X)至于百合。。。我也不知道她们俩怎么就好上了, 怎么就相互调情了,怎么就撕起逼了,怎么就和好了,怎么就私奔了,怎么就在《当且仅当》里生娃了(不对),一句话,仅凭作者大人差遣。不过喜欢看百合的人应该会相当兴奋吧。 故事情节方面,由于这本推理的量还是相当足的,因此情节可能就显得比较单薄了,不过仔细想想,该交代的也都交代了,前因后果都讲清楚了,问题还是不大的。 关于这本书的推理,怎么说呢。。。给人感觉就是“我觉得这逼绝对是凶手”→“唉主角你说不是那就不是吧”→“卧槽到头来怎么还是这货”,误导比较刻意而且不成熟,大段大段的逻辑推理看上去量很多但其实并不那么严密,真解答也比较随性,虽然新旧两案之间的衔接方式还挺令人感到意外的,但总觉得哪里不对=_=反倒是第一个伪解答看出了黑死+麻耶的感觉,炫学伏线加上旧式诡计冲击力还是不错的(你们就不能好好写真解答么),就连那个一看就知道不对的第二个伪解答都比真解答靠谱。。。死亡信息倒是挺有意思,简简单单两个字硬是被作者玩出了花。总的来讲,个人排名是伪1 伪2 真解。 最后关于那个诡异的动机,藏得还真够深的。。。我个人并不讨厌这种类型的动机,不过希望以后作者玩的时候别太high了,翻车就不好了。。。 总结一下,文风3人物3情节3.5诡计3.5动机我不知道平均3.25好了,还是可以一读的。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