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故事 查看格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用手机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本页

【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赏析一】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就是指的这首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赏析二】

本篇作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我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 天狼星 ,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

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作者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成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昨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可见这首词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


【赏析三】

苏轼(1037 1101),又名苏东坡,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 ,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 文忠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这首《江城子》从表面看是记出猎之事,实为抒豪情寄壮志之作,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诗人保卫边疆,为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上阕:写太守 左牵黄,右擎苍 率领人马出猎平冈的场面。突出了 老夫 的狂放。

老夫聊发少年狂 。 老夫 是苏轼自称。熙宁八年,苏轼四十岁,刚到中年自称老夫,这是受古代文人喜欢叹老嗟年的影响,也是因是人当时政治地位的低下,往往会引起年华易逝、老之将至的悲叹,但这句主要意思不在叹老,更在于不服老。 聊 ,暂且。 发 ,抒发。出猎这是一次得以抒发心情的难得机会,所以说 聊发 。 少年狂 ,少年那样的豪壮之情。 狂 ,概括了苏轼的精神状态,意气昂扬,豪迈狂放。年龄虽然老了,但精神犹如少年。所以这句的重心落在 少年狂 三个字上。全句是说,我虽然已是一个老人了,但是偶尔还会有少年那样的狂放之态,豪壮之情哪!

这开头一句奠定了全篇的昂扬基调。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狂放之态、豪壮之情,却不能施之于疆场,而只能见之于猎场。在 聊发 两个字里面,实际上蕴涵着作者的理想与所处的现实之间的矛盾,隐隐约约地流露出那种空有一身豪情壮志不能施之于疆场的不满与无奈的情绪。但他能在百无聊赖的处境中,还焕发着 少年 的英气,委实是难能可贵。一个 狂 字足见报国情怀之强烈。

再看看 老夫 的 少年狂 。首先是行为上的 狂放 。 左牵黄,右擎苍 ,这是 出猎 题中应有之义,这里写物是为了写人,写出了作者出猎时的雄姿:诗人(太守)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擎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大衣,身背雕弓,骑着骏马,带领随从千余膘马,席卷 平岗 。少年时代的英姿与豪迈狂放跃然纸上。

上面四句,写黄狗,写苍鹰,写随从,写浩大的场面与声势,无一句直接写作者自我,但我们会发现,句句都与 老夫聊发少年狂 相关,实际上作者的自我形象已于这种间接的描写中隐约可见。

这几句写出猎队伍,可以说已经把浩浩荡荡的出猎声势、气氛渲染的很到家了,这其中目的不能说与 为报 无关。 为报倾城随大守,亲射虎,看孙郎 句是写密州百姓,更是写实人自己。 为报 ,为了答谢。 倾城 ,全城之意,指密州全城百姓。 太守 是作者自指,宋代的知州,相当于汉代的太守。密州百姓倾城随观出猎,想一睹太守驰骋猎场的雄姿风采,而太守呢,太守此时也想一展身手,以答谢全城老百姓的盛情,所以要 看孙郎 , 亲射虎 。这正与首句的 少年狂 相呼应,作者用来自比,恰到好处的表现了诗人出猎时仿佛回到少年时的英武神态和性情的狂放。

再看下阕:写 老夫 在思想上的 狂放 ,写宴后 老夫 的豪兴和胆气,重在抒情言志。

首句: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 胸胆 ,指作者的胸襟和气概。 尚 ,更加的意思。这句说,痛饮之后,乘兴出猎,所以心胸更加开阔,气概更加豪壮。这句还是在继续写 少年狂 。正因有了 酒酣胸胆尚开张 ,所以下面的议论 鬓微霜,又何妨 借出猎一吐胸臆,直陈己志,两鬓白霜又有何妨?便显得壮心不已,豪气逼人,难以抑制。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这两句也是倒装句式,可还原为 何日遣冯唐持节云中 。意为:什么时候朝廷才能派冯唐那样的使者,手持 符节 来启用我,使我能驰骋疆场。 节 ,符节,朝廷的使者,代表皇帝行使权力,故以符节作为凭证。 云中 ,是汉代的云中郡,在现在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东北一带。这里是运用典故,作者以魏尚自比,一方面包含着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委屈心情,但主要的还是表现希望朝廷重新信任和重用自己的迫切心情。 何日 二字,就充分突出了这种心情的强烈。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会 ,是料想之词,应当,定会,一定。 挽 ,拉,牵引。挽弓如满月,表示勇武有力。如杜甫有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 的诗句。 西北望 是倒装句,可还原为 望西北 。 西北 是对异域(少数民族地区)的泛称。具体是指北宋时西北、北方的西夏政权。全句意思是说: 那我一定要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诗人强烈的报国之心至此和盘托出。句中的 挽 、 望 、 射 是三个顺序联贯的动作,勾画了一个动感鲜明的特写镜头,诗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壮举,来表达内心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在这里感情达到了高潮,从而十分鲜明地表达了这首词的爱国主义主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赏析四】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 诗庄词媚 的传统观念,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 ,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 狂 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 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 疏狂 、 狂 、 老狂 自况。如《十拍子》: 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 老夫 ,又言 聊发 ,与 少年 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 ,一 卷 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 老夫 的 狂 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 老夫 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 老 衬 狂 ,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 ,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想到国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其 狂 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天狼 ,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赏析五】

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据《东坡纪年录》: 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 觉天风海雨逼人 。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全词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 狂 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 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弥珍的名篇。

分页:1 2 3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